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 本站首页 | 通知公告 | 工作动态 | 保密法规 | 规章制度 | 保密知识 | 警钟长鸣 | 下载中心 
现在是:
相关文章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站内检索  
 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保密知识>>正文
 
两识教育丨为什么手机关机后也不能带入涉密场所
2024-10-25 14:48  

去年,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披露了智能手机可能存在的失泄密隐患(智能手机缘何被变成“窃听器”?)。当今时代,智能手机不再只是一部通讯工具,更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终端,一旦遭受网络攻击,可能导致手机内重要信息数据被窃取,还有可能变成移动“窃听器”,持续录制并向外传输周边声音或图像。使用智能手机,需增强安全意识,就算是关机后也要避免带入涉密场所,以免造成失泄密隐患。

手机失泄密风险隐患层出不穷

1:手机在通话状态下失泄密

风险隐患分析:手机通信传输系统是开放的无线通信系统,通信信号是在空中传输的,只要有相应技术设备,就可以截听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、任何人的通话信息。

同时,手机可以与互联网无线连接,所以在手机通话中谈论涉密内容或用手机发送涉密信息,很容易造成泄密。

2:手机在待机状态下失泄密

风险隐患分析:在待机状态下,手机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交换并产生电磁频谱,很容易利用侦查技术发现、识别、监视和跟踪目标,并且能对目标进行定位,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。

一些手机具有隐蔽通话功能,可以在不振铃,也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由待机状态转变为通话状态,从而将周围的声音传递出去。

3:手机在关机状态下失泄密

风险隐患分析:手机在关机状态下失泄密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使用者关闭手机,持有特殊仪器的人员,仍可遥控打开手机端的话筒,窃听话筒有限范围内的任何谈话。

另一种是有的手机在芯片中植入了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接收装置。这种手机虽然没有开机或不是待机状态,但只要有电池,手机上的接收装置就能将其有效范围内的话音信息接收到,并发送出去。

摘自:齐保密

上一条:2025年网络安全十大发展趋势
下一条:微信等社交媒体使用保密管理“十严禁”
关闭窗口

Copyright © 2015-2016 沈阳建筑大学保密办公室. Cn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邮政编码:110168